一對子女深知道媽媽每天為打理家庭大小事務而奔波勞碌,就算喜歡打扮,也不捨得花錢在自己身上,難得媽媽生日,這對子女便偷偷將平日「死慳死抵」儲起的錢用來買頸鏈送媽媽作生日禮物。若你是這位媽媽,收到這份禮物,感受會是如何?

這對孩子的媽媽跟我說:「我獨力撫養一對子女,不求任何回報,只希望他們能懂我對他們的疼愛與付出。眼見子女寧願花錢去買禮物,也不跟我說感激祝賀的說話,我確實有點失望。」為何媽媽當刻只着眼於落空了的生日祝賀,卻好像意會不到孩子背後感激的心意呢?

5種愛語 - 基本愛語
美國一位名叫查普曼的博士(Dr. Gary Chapman)寫了一系列全球暢銷的書籍ー「5種愛語 (The Five Love Languages)」。查普曼博士指出人與人之間通常透過五種方式去表達關愛,包括身體接觸(#1)、肯定的說話(#2)、珍貴的相處時間(#3)、禮物送贈(#4)和為對方服務(#5)。有些人較擅長透過說話表達,有些人則傾向透過一些行動去傳達關懷和愛意,而每個人都有其比較喜歡和習慣的方式表達愛,稱之為「基本愛語」(Primary Love Language)。若雙方的基本愛語不一樣,彼此的愛語便容易被對方錯過或是誤解。

以上述家庭為例,媽媽的基本愛語是肯定的說話(#2),她傾向用說話表達關愛,亦喜歡多聽到子女關心感激的說話,肯定她的付出。相反,對子女而言,要將感激的說話經常掛在嘴邊不是他們最習慣和喜歡的方式。他們認為一份有心思的禮物(#4),如頸鏈,每天配戴時都能提醒媽媽子女對她的愛,既實際又有意思。正因為媽媽和子女的基本愛語不一樣,在生日那天,媽媽因未有聽到子女言語上的表示而誤會子女不夠懂她,卻不知道對子女來說,要說一些感激話語並不是最簡單熟練的事;子女並非不愛,亦非不夠愛,純粹是他們用自己較舒服的方式來表達愛與感謝。

避免愛語被錯過誤解
怎能避免愛語被錯過或是誤解?查普曼博士鼓勵我們一來要認清對方的基本愛語,幫助我們更準確去解讀對方的一言一行,欣賞對方為你所做的事和背後的心意。二來要學習用對方的基本愛語去表達關愛,好讓對方能容易接收理解,就算聽不到也能感受意會到彼此的愛語。

寄望大家都能認清自己和孩子的愛語,更容易看懂彼此的心意,關係更親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