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內地報章抨擊知名手遊《王者榮耀》令玩家沉迷,當中不乏兒童玩家,再度掀起家長對手機遊戲帶來沉迷,甚至網絡沉溺等問題的討論。現實上,不少家長對打機均表示反對,擔心佔用了子女過多的時間,影響健康和學業。看著這塊心頭肉廢寢忘食地打通宵,看著哪能不心痛,這時候家長百般著急,常常就和孩子爭執,甚至插電制強行「熄機」,引來更大的反彈!「未見官,先打三十大板」,未能管教之餘,更損害了親子關係。每當這些衝突發生,孩子盡會訴說家長不了解自己,「一味夾硬黎」,所以家長若要實行更有效的管教,就應先了解遊戲滿足了孩子什麼樣的需要。

究竟現實有什麼比不上虛擬世界呢?
在遊戲的設計角度,孩子在遊戲中可以完成現實生活中無法達成的任務,從而達到不斷強化和升級。在遊戲中,孩子們除了得到完成任務等的成功感,更可以完全掌握角色,甚至環境,例如打一百隻怪就可以進昇一等級,「努力」和「成功」的關係十分直接,滿足生活中未有的控制感。

社交在遊戲的重要性
另外,遊戲的最大魔力除了本身的設計以外,也在於一群朋友的互動和社交,情況就如成年人打麻雀時「打牙交」和「傾湊仔經」,和朋友打交道成為遊戲的一大吸引力。大部分出名的網絡遊戲也走這路線,在遊戲中加入需要朋友之間的合作的元素,可以相約一起打怪、打副本(特別關卡)。也正因如此,孩子如果正和朋友組隊中,在他的角度,就必須盡力才「對得住」朋友,這也是令孩子看似不能自拔的原因。試問一隊球員落場,哪有一個球員可以中途離場之理?

若然遊戲的魔力如此之大,要停止孩子打機豈非成了「不可能的任務」?是的!家長要停止孩子打機近乎不可能,事實上也不需要。但回想初衷,家長期望做到的管教,最終目的往往是讓孩子能多一點自律罷了。而要做到這一點,除了協商一些時間表等的硬規則外,家長可以先透過了解孩子打機的類型和習慣,問一下他們的最享受遊戲的那一點,甚至親身「落場」,都有助理解孩子遊戲的心路歷程,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體諒,而非「夾硬黎」,讓規則實行時更情理兼備。

一個遊戲能讓人沉迷,是遊戲的設計和操作之效,但孩子沉迷遊戲,就不只是遊戲的設計,而是虛擬世界能填補或滿足現實未達到的需要。所以,與其在禁打機的議題上周旋,倒不如走進遊戲,感受一下孩子現在的處境。